|
小小“蝴蝶结”带来翻番利润义乌国际商贸城有家名叫沁濠针棉制品商行的小店,为应对招工难,店主巧妙地运用了逆向思维,从设计利润更高的新产品入手,以利润取胜。去年,小店销量虽有下降,工厂员工数量也少了10名,但利润却照样翻番。 新品利润是老产品的四倍 沁濠针棉制品商行在四区二楼26街。店主名叫周锦仙,以前是个幼儿园老师,后来跟随丈夫下海经商。 昨天下午,记者来到这家离78号门不远的小店,看见右侧货架上摆满了两个款式的袖套:一款印着卡通图案,另一款绣有蝴蝶结。 “一个是新品,一个是老产品。”周锦仙介绍起了自家产品,“别看它们同是袖套,新品的利润可是老产品的四倍哦。” 卡通袖套的市场批发价为0.9元/双左右,而蝴蝶结袖套则可以卖到2元/双。她说,卡通图案的袖套已经卖了七八年,蝴蝶结袖套四个月前刚刚上市,不过已经卖出近40万双了;老款卡通图案袖套的销量比新款大,达到了60万双,但利润却不及新品。 原来,袖套虽是日用品一类,但市场需求已发生变化,大家都喜欢好看的产品。如今日用品市场的流行趋势,已越来越向饰品和工艺品靠拢了,蝴蝶结袖套就是依照这一思维设计的。 招工难商户被逼转型 所谓蝴蝶结袖套,就是在普通袖套上绣一个蝴蝶结,并在袖口处缝上一层网布,又称网布袖套。据悉,这款产品是夫妻俩从广东带回来的。 2010年6月,夫妻俩曾到广东一个批发市场考察,在那待了三四天,带回了一些样品和照片。三个月后,蝴蝶结袖套上市了,不少客户纷纷下单。 不过,记者了解到,迫使夫妻俩远赴广东取经的根本原因,并非因为老产品卖不动,而是这家小加工厂近年来遇到的招工难问题。 沁濠针棉制品厂早先经营围裙生意,只有平车四五台。2003年初,围裙在当地非常红火,厂里许多工人或跳槽或单干。夫妻俩被迫转向做袖套,附带着做围裙。 行情稍稍平稳后,夫妻俩继续做围裙生意,并将厂里的主打产品发展到三大类:围裙、罩衣和袖套。 这三类产品均属于日用品,但旺季互相错开:市民身上衣服穿得少的时候,袖套最好卖;衣服多的时候,罩衣最畅销;衣服不多不少时,围裙的走量最大。 2003年后,厂里员工基本上比较稳定,但到了2010年招工难的问题又显现出来了。 “去年厂里的工人,走了不少。”周锦仙说,原先工厂约有50名平车工人,后来走了10多个,产能受到了限制。所以,夫妻俩不得不跑到广东看 看,市场上到底流行哪些款式。她认为,要想保证2010年赚的钱不比往年少,靠走量已经行不通了,那剩下的办法就是寻找新的产品,靠获得更大的利润率取 胜。 现在,厂里专门加工蝴蝶结袖套的工人一天工资可以达到80元左右,比以前高出不少,工人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。 而正是凭借这款新品,沁濠针棉制品商行2010年的利润几乎是前年的两倍。 商道:逆向思维成“终南捷径” 周锦仙把2010年称为自己的“转型年”,不光因为她寻找到了一款新产品,成功引导了流行趋势,更在于找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。 她认为,在加工型中小企业普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时,寻找或开发几款新产品,可以将因产能受限而失去的利润补回来。这种模式,一方面可以弥补工人流失,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档次。 为了尽可能地开发市场,周锦仙还开发了适合办公室一族的半截袖套。这款袖套设计奇特,颇有艺术性。它的大小虽只有普通产品的一半,但价格比蝴蝶结袖套还高。“春节过后,这款产品的销量可能比那些老产品更好。”她非常看好半截袖套的市场前景。 |